没有停歇的脚步,只有奋进的号角。走进箐林村,乡村道路四通八达,特色产业生机盎然,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在这里不断变为现实,一幅壮美的田园牧歌画卷正徐徐展开。2021年5月,云南省自然资源厅接过墨翰乡箐林村乡村振兴第一棒,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驻村帮扶工作,从“走近”群众到深入“走进”群众,他们通过“一头汗、两腿泥,脚底板下出信息”,进一步夯实帮扶责任,掌握工作办法,以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在箐林村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建强村党组织,夯实“战斗堡垒”。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,力量之源。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,党员发挥应有作用,党的根基才能牢固,党才能有战斗力。云南省自然资源厅驻村工作队始终贯彻“指导不领导、帮办不包办、补位不越位”的工作原则,切实把党建工作落实到支部,发挥好基层党组织“战斗堡垒”作用。利用“三讲三评”,紧密结合工作实际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学习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,让党的声音传到群众心里;将驻村“五大职责”和村庄治理各方面工作落实到网格,全面服务和管理,积极促进村级党组织强职能、村干部转作风,形成了党员干部人人都有责、人人都担责、齐心干工作的良好工作局面。
干部规划家乡,引领“振兴之路”。驻村开始之时,正值全省全面推动“干部规划家乡行动”。队员们把箐林村当作自己的家乡,刚一到岗就深入田间地头,最直观地体验和感受村庄发展现状、倾听群众的需求,一项项列出需求清单。为将箐林村做出省级村庄规划试点的标杆,驻村工作队加入编制团队,充分发挥在原单位规划管理的经验,全过程参与规划。经过一次次修改和调整,通过村民决议并得到认可,编制出一本从老百姓心中长出来的规划,也成为县级第一批通过县级审查的村庄规划。积极协调争取帮扶单位的资金支持,在公共停车场、老年之家、妇女儿童之家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共投入资金约90万元。
产业助农增收,激活“一池春水”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为实现村庄产业发展,驻村工作队多次论证和在群众中征求意见,决定将金银花等中草药材种植作为村庄发展方向。队员们走到村民家中为群众盘清种植金银花的收益效果,鼓励村民勤劳致富。为了不错过最佳种植时期,整合驻村工作经费购买苗木、化肥及必要的消毒粉等免费发放给村民,先行启动示范种植金银花65000株约100余亩,走出箐林村产业发展的第一步。采取“村集体经济+企业”模式,由企业免费提供金银花种植的技术指导和签订保底价格回收协议,在保障群众权益的同时,集体经济有所收益,产业发展也有管理、可持续。
“既然来了,就把这里当家,多交流,多学习,主动融入,转变思想,把心思和行动统一到全村工作中来。”这是初次到村时,驻村第一书记的讲话。从此,驻村工作队以村为“家”,与村“两委”拧成一股绳,立即进入角色,积极发挥特长,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基层工作中,多点发力,聚焦政策宣传、群众服务、重点工作等,当好宣传员、服务员和战斗员,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,全面助力乡村振兴。
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