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,是新时代做好"三农"工作的总抓手。乡村要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当前,我镇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过渡期、接续实施乡村振兴的起步期,农村人才短缺、人口空心化、老龄化已成为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难题。因此,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,坚持引育并重,建设一支政治过硬、本领过硬、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,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、返乡创业大学生、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。
一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。一是加强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,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,围绕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,进一步强化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职责任务,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、科学决策、重要信息通报制度,配强人才工作力量,引导各方参与人才工作,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,有关部门各司其职、密切配合,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。二是强化人才工作的研究部署。充分发挥党委在人才工作中领导核心作用,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,建立“一事一对接、一季一调度、半年一通报”的人才工作机制,专题研究人才工作重要政策和重点项目,及时解决人才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,定期通报人才工作推进情况,推动人才工作的协调高效运转。三是加强人才工作的督导检查。科学制定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,严格开展督导检查,将人才工作纳入本级督导检查、年度考核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内容,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和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,推动形成上下衔接、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引进工作制度。
二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。一是利用乡情纽带召回一批。全面开展在外人才普查行动,摸清乡村在外人才底数、返乡发展意愿,分类建立在外“乡土人才”信息库,为精准引才、育才提供支撑。健全镇村两级联络机制,利用春节、端午、中秋等传统节日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,通过召开院坝会、火塘会、板凳会、联谊会等多种形式增进感情、加强联络,架起党群连心桥,动员在外务工经商人员、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,以达到资金、资源、人才、信息、技术回乡聚集的目的。二是根据人才需求招考一批。基于乡村发展需求,围绕产业发展、乡村治理、教育医疗、农业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,科学拟定紧缺专业人才清单,通过选拔、招录、招聘等方式,大力招考补充一批乡村振兴“急需、紧缺”专业人才。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研,科学制定评聘考核机制,降低基层高级职称申报门槛,增加高级职称申报数量,不断激发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的热情,鼓励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集聚。三是发挥资源优势招引一批。实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,充分用好本地“绿水青山”的自然禀赋与现有资源优势,大力推进项目包装和宣传推介,搭建引才平台,用好引才项目,建好引才机制,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,畅通引才“绿色通道”,切实增强引才的吸引力,形成引进一个人才,带活一个产业,带动一方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三、加强本土人才培育。充分盘活现有人才资源,全面掌握在本辖区从业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、致富带头人、文化传承人、乡村管理人员、能工巧匠信息,建立本土人才台账,实施分类管理和培育,不断激发本土人才活力。坚持“请进来”教与“走出去”学相结合的方式,大力推动校企合作、校地合作,把地方资源优势与高校人才科技优势结合起来,定期邀请知名专家和大学教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能培训活动,分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、乡村干部、农村能人到龙头企业和发达地区学习锻炼,不断提升本土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。坚持定向培养与全面培养相结合的方式,针对重点行业、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,整合本土人才资源,择优采取定岗、定人、定向的精准化人才培养措施,不断提升重要人才层次;注重发挥本土优秀人才传、帮、带作用,全面提升本土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、推进乡村振兴的能力。坚持组织培育与社会培育相结合的方式,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,充分发挥乡村党校和夜校的阵地作用,大力开展多层次、多类型、多内容、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,培养一批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;同时,支持鼓励进驻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社会组织参与人才培育,积极培育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、高素质农民、农村致富带头人,着力构建以政府培训机构为龙头,以企业培训中心为依托,以社会办学力量为补充的培训网络,多措并举助力本土人才培育。
四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。着力营造尊重人才、信任人才、关心人才的深厚氛围,不定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,保障人才的合法权益,把人才当作宝贵财富,增强各类人才对事业发展的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,使各类人才时时处处都能体会到党委、政府的关怀。探索完善政府、社会和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,建立奖励制度,对推动社会经济、文化、教育、卫生事业和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人才进行必要的奖励和鼓励;积极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完善人才生活保障制度,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便利条件,帮助解决配偶就业、子女就学、住房医疗等实际困难,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。提高人才政治待遇,对表现突出的人才优先推荐入党、选拔进入村干部队伍、推选成为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加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,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。
五、建强乡村干部队伍。一是选好带头人。聚焦基层党组织发展、乡村振兴等对基层干部队伍的要求,采取“选、派、竞”三种方式,提高用人质量。“选”,即积极引导党员群众从高校毕业生、退伍军人和大学生村官等优秀群体中选拔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;“派”,即对没有合适人选的采取跨村任职和选派“第一书记”等方法,配强“领头雁”;“竞”,即实行党组织书记竞争上岗,让素质高、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,全面提高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。二是建强后备队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,按照“能人治村,能人带动”的思路,注重在致富能手、经济能人中选拔能干事、肯干事、干成事的党员群众担任村干部。换届选举工作中,做到学历结构优化,人员构成优化,重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,将有一定文化知识、熟悉村级事务的村民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,切实提高农村干部队伍整体能力水平。同时,坚持重心下移,鼓励和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、向重点产业集聚,努力打造一支经得起事业考验、能得到老百姓信赖、让组织放心的农村干部队伍。
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