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结乡历史悠久、人文底蕴深厚,大毛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和苦战营古遗址是永善早期人类文明印记。团结山川大地群山起伏、林深木茂,生物多样性,森林覆盖率高达80%以上,是永善进入金沙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。千百年来团结的大山、大水、大峡谷,养育了勤劳、善良、坚韧、智慧的各族人民。
今天的团结,发展的新“坐标”是—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用好生态、人文“两张名片”,突出现代产业发展、基础设施、生态文明、美丽乡村“四大建设”,努力成为“脱贫致富示范乡、绿竹产业之乡、秀美生态长廊”。舞台已经搭好,未来发展可期,就期待广大人才来团结助力发展、抒写精彩。
今年县委高规格召开人才工作会议,对做好新时期全县人才工作作出全面安排部署,彰显了县委凝心聚力抓“第一资源”、加快建设人才强县的坚定信心和决心。团结乡将按照会议部署,深入实施“人才强乡”战略,着力在工作谋划、产才融合、服务保障上创新求变,统筹推进人才“引、育、聚、用”一体发展,全力打造特色鲜明、创新创业活力强的区域人才汇聚高地,为美丽团结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。
坚持党建引领,做好“引才”文章。始终树立“人才第一资源,创新第一动力”的理念,聚焦市委“六大战略”和县委“3344555”工作部署,切实把人才作为推动美丽团结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,制定人才工作年度计划,建立人才工作季度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和人才工作年度报告会制度,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,有效落实人才工作定期研判、集中会商、清单管理、项目推进、协调配合等工作机制,不断提升人才工作合力。去年以来,通过产业引才、项目引才、柔性引才等方式,共吸纳引进各类人才43人(其中大学生和退役军人7人),对23名各领域优秀乡村人才授予荣誉称号,充分发挥乡村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。
强化动力支撑,做好“育才”文章。坚持把人才建设与产业发展、招商引资同步规划、同步推进,紧扣竹产业、特色水果、特色养殖、乡村旅游等优势资源,加强“育才”平台建设,扎实推进“干部规划家乡”行动,深入实施“双培双引”工程,着力打造一支结构更加合理、规模更加壮大、质量更加优良的本土人才队伍。去年以来,在大毛村打造人才工作示范基地,勇辉蜂业入驻团结,竹制品加工项目落地建设,团结纸厂启动扩能建设,笋厂改制正加快推进;选派人员参加市、县各类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期68人,全乡举办公文写作、办公室业务、专业技术等系列专题培训30余场次,推荐4名乡土人才通过县级审核并纳入培养,强化示范引领作用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。
创优人才环境,做好“聚才”文章。今天的团结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、需要人才,也比任何时候有条件吸引人才、爱惜人才。去年以来,全乡立足实际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制定印发《团结乡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》,梳理形成任务清单33条,加大营商环境优化力度。同时,坚持科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工作常态化,班子成员分别联系服务1名以上人才,并组织班子成员、党代表、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积极深入企业,心贴心交朋友、听建议,在人才落户、子女入学、医疗保险、创业投资等方面,当好暖心“店小二”,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,让人才能够甩开膀子加油干,做好他们的后勤保障,解决好后顾之忧,让人才“第一资源”在团结发展享受一流的服务、创造一流的业绩。
建立激励机制,做好“用才”文章。大力实施“我为党旗育能人”工程,建立以创业致富带头人、退役军人等人才为对象的乡村能人培育“后备库”,帮助人才理思路、出点子、找项目;建立“党支部+村级集体经济+龙头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发展模式,形成村集体、公司、乡村能人、农户抱团发展,不断增强乡村人才带动效应;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,学历教育、技能培训、实践锻炼等多措并举的乡村人才培养开发机制,做到人尽其才,形成人才涌流的“活力源”。认真落实“万名人才兴万村”和“归雁兴永”行动,回引在外领导、专家和优秀人才回乡开展考察调研、咨询服务、科技扶贫和投资兴业,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。加强人才政策宣传,大力实施“典型培树”工程,加大优秀乡村人才创业创造宣传力度,营造识才、爱才、敬才、用才的良好氛围,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激情。去年以来,组织乡村干部外出四川、贵州就辣椒种植、羊肚菌发展、竹制品开发等进行考察学习,引进企业1家、种植项目2个;积极协调推广、办理惠企贷、产业贷、头雁贷124笔1344万元。承办永善县“喜迎二十大,感悟美丽团结”采风活动,各级媒体刊载推广各类佳作20余篇,为美丽团结发展鼓劲加油。
团结乡党委政府热诚欢迎广大人才走进团结、扎根团结、建设团结、爱上团结,助力美丽团结高质量绿色发展。
滇公网安备 53062502000126号